JFB专题研讨会:生物医用诊疗材料 | MDPI Seminar

发表时间:2024-07-12 阅读量:158

生物医用诊疗材料犹如一颗璀璨的新星,正引领我们迈向一个前所未有的健康时代。行业的学术研究人员聚焦领域前沿,探索生物相容性、功能性及智能化的新型诊疗材料,旨在为疾病的精准诊断与高效治疗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本次专题研讨会,Journal of Functional Biomaterials (JFB) 期刊非常荣幸地邀请到期刊编委东华大学李静超教授、南开大学齐迹教授以及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林耀新研究员围绕“生物医用诊疗材料”这一主题为大家共同带来精彩的学术报告。欢迎大家积极参与!

 

研讨会信息

会议时间

2024年7月16日 14:00—16:00

 

会议形式

线上会议

 

会议议程

14:00—14:30 | 李静超 教授

共轭聚合物诊疗材料

 

14:30—15:00 | 齐迹 教授

新型近红外分子探针与高分辨率可视化诊疗

 

15:00—15:30 | 林耀新 研究员

器官靶向递送系统及其在mRNA疫苗肿瘤治疗应用

 

15:30—16:00

提问交流环节

 

观看通道

1. 小鹅通直播间

https://dbofi.xetlk.com/sl/fTVPC

2MDPI开放科学视频号

3. MDPI学者交流群

 

 

 

特邀嘉宾

李静超 教授

东华大学;JFB 期刊编委

报告题目:共轭聚合物诊疗材料

报告简介:针对免疫治疗的效益有限,且经常出现免疫毒副作用的难题,设计开发了基于一些响应型有机纳米颗粒的药物控释系统,并将其用于可活化的免疫治疗。将免疫药物通过响应型片段与半导体聚合物整合,构建近红外光和超声响应型半导体聚合物 (SPN) 纳米平台。在近红外光或超声刺激下,SPN产生ROS,可消融肿瘤和诱导免疫原性细胞死亡 (ICD),并控制免疫药物在肿瘤微环境的释放。通过光动力治疗或声动力治疗与免疫治疗的协同效应,SPN纳米平台可激活小鼠体内免疫反应,从而有效抑制原发肿瘤和远程肿瘤的生长,并消除肿瘤的肺转移。另外,免疫药物在肿瘤部位的可控释放可显著降低免疫不良反应的发生。这些研究提供了远程控制的智能给药系统,并实现不同治疗模式治疗和免疫疗法的协同效应,以增强肿瘤治疗。

个人简介:李静超,东华大学特聘研究员、上海市高校特聘教授 (东方学者)、上海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博士生导师。2017年于日本筑波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17年至2020年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目前主要从事纳米医学领域的研究,包括制备多功能纳米材料并探索其在疾病诊断、治疗、药物释放以及组织工程等方面的潜在应用。迄今,在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SCI收录论文15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论文80余篇,包括 Nat. Commun.、Chem. Soc. Rev.、J. Am. Chem. Soc.、Adv. Mater.、Angew. Chem. Int. Ed.、Prog. Mater. Sci.、ACS Nano、Nano Today、Biomaterials 等,论文总引用次数13133次,h指数为61。入选2022年和2023年全球“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以及“2022年度和2023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

 

齐迹 教授

南开大学

报告题目:新型近红外分子探针与高分辨率可视化诊疗

报告简介:重大疾病精准诊疗的迫切需求推动了分子影像技术及其相关材料领域的快速发展,得到了科研工作者和临床医生们的极大关注。很多传统的医学成像手段面临着一些问题,包括分辨率不高、早期诊断效果有限、病灶特异性差和缺乏功能性等。光学成像 (如荧光和光声) 具有高灵敏度、高瞬时分辨率、实时监测、价格低廉、高效低毒以及设备简便灵活等特点。我们通过调节有机分子探针的化学结构,得到分子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调节能量转换过程促进探针性能、分子内运动提高光学成像信号、结构可控转变实现可控优化的多种诊疗模式等策略,来提高重大疾病的精准诊疗效果。研发了高亮度的长波长近红外二区分子探针用于高分辨率大深度的精准成像和诊疗;开发了疾病代谢异常标志物激活型分子探针实现高灵敏度的疾病发展和治疗过程原位可视化监测;创建了多功能性质可控最优化的诊疗一体化纳米探针用于多模式成像指导的疾病分阶段协同治疗。

个人简介:齐迹,南开大学药物化学生物学全国重点实验室、生物活性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生命科学学院课题组长、博士生导师。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在香港科技大学 (导师:唐本忠)、哈佛医学院 (导师:Daniel Kohane) 和麻省理工学院 (导师:Robert Langer) 进行博士后研究。入选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项目,并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要研究方向为分子影像探针、纳米医学与生物医学工程。近年来,以通讯或第一作者在 Nat. Commun.、Adv. Mater.、Angew. Chem. Int. Ed.、Chem、ACS Nano、Adv. Funct. Mater.、Nano Lett.、Nano Today、Biomaterials 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授权和申请10余项美国和中国发明专利。

 

林耀新 研究员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报告题目:器官靶向递送系统及其在mRNA疫苗肿瘤治疗应用

报告简介:mRNA技术已经在新冠疫苗和以mRNA作为药物的细胞治疗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mRNA药物应用过程中面临着缺乏肝外器官靶向、递送效率偏低等问题。开发安全、高效的智能递送机器或递送技术成为mRNA疫苗/药物转化的关键瓶颈之一。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通过建立功能多样的脂质体和高分子聚合物材料文库,逐步发展和优化具有器官和细胞特异性的智能递送体系。利用上述mRNA纳米递送系统,我将分享在mRNA肿瘤疫苗以及功能蛋白替代疗法在提高肿瘤免疫治疗的工作,展示“mRNA技术重编程肿瘤免疫微环境”策略在肿瘤免疫治疗基础科研和转化的应用。

个人简介:林耀新,现任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获得2021年国家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青年项目和中科院高层次人才项目。2017年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在哈佛医学院、布列根妇女医院作为博士后从事mRNA疫苗/药物研究。目前,已在 Sci. Transl. Med.、Nat. Commun.、Adv. Mater.、Nano Today、Nano Lett.、ACS Nano、Biomaterials 等国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申请专利11项,授权5项。主要研究方向是mRNA智能纳米药物递送机器和新型肿瘤免疫治疗纳米技术。

 

主办单位

 

合作单位

 

JFB 期刊介绍

主编:Pankaj Vadgama, 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 UK

期刊主要发表生物材料相关的高水平学术文章,重点关注生物材料在医学中的应用。期刊涵盖化学、医学、药理学、工程学和生物学等研究领域。目前设有 8 个栏目,分别关注生物材料在牙科、骨科、组织工程、再生药物、药物输送和释放、癌症治疗、健康检测等方面的应用。

2023 Impact Factor

5.0

2023 CiteScore

4.6

Time to First Decision

15.8 Days

Acceptance to Publication

2.7 Da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