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修复与环境创新:迈向可持续未来”环境科学研讨会成功举办
发表时间:2025-04-17 阅读量:48
4月11日,MDPI“生态修复与环境创新:迈向可持续未来”环境科学研讨会在南京大学成功举办。
会议由南京大学环境学院周东美教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戴尔阜研究员担任主席,汇聚了近80位学者共同参与,由14位学者带来精彩的主题报告,共同探讨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未来。
参会人员合影
开场致辞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周东美教授作开场致辞
中国科学院大学陈令新研究员作开场致辞
活动开始,会议主席周东美教授和陈令新研究员对本次会议的到场学者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并表示,本次研讨会汇集了来自中国各地的优秀学者和顶尖科研人员,期待与到场学者相互学习借鉴,展开深入交流。
MDPI学术关系副总监Caleb Snider先生致辞
随后,MDPI学术关系副总监Caleb Snider先生进行致辞。Snider先生介绍了MDPI在学者服务、环境领域期刊出版方面的发展现状,并强调了中国学者在科学研究和发展方面的重要地位。他指出,本次环境科学研讨会为该领域的深入交流与合作提供了一个平台。最后,Snider先生衷心祝愿本次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报告环节
首先,MDPI出版数据委员会主席董昊辰博士进行MDPI环境与生态学科报告。董博士对MDPI环境与生态学科期刊的整体情况、相关学术活动,以及全球环境与生态领域的出版现状进行了介绍,总结了中国科研机构在环境领域的学术产出贡献,并对行业热点话题进行分析。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杜陈军助理研究员带来了以“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服务”为主题的学术报告,重点围绕生态工程背景下青藏高原主要生态系统服务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分享。
来自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陈亚宁研究员以“全球变暖背景下的中亚干旱区水-生态风险”为题,分析了中亚地区所面临的自然问题。
围绕“海岸带生态环境分析监测与生态修复”的主题,中国科学院大学陈令新教授的报告聚焦海岸带化学、生物与生态要素,通过化学与地学等学科交叉,概述生态环境要素的识别、分析监测与评估、海岸带生态环境分析监测技术与系统集成、近海环境污染过程与生态修复等3项关键技术,阐述其在海岸带环境监测、生态修复、海洋污染-健康关系的解析等领域的应用。
南京医科大学夏彦恺教授对“新污染物的健康风险挑战”进行了解读。他提出通过构建环境化学物毒性风险评估的一体化技术体系及新靶点识别技术,多维度高通量毒性筛选与暴露评估技术,实现对环境新污染物的精准识别与健康风险量化。
在下午的报告环节中,首先由地球系统数值模拟与应用全国重点实验室的袁星教授带来“气候变化背景下北方植被生产力对骤旱的抵抗力显著下降”主题的报告。他提出,量化植被在骤旱期间维持生产力的能力 (即植被抵抗力) 对评估干旱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并通过展示研究结果指出气候变化背景下生态系统应对骤旱的抵抗能力存在显著局限。
华东师范大学谢冰教授围绕“可降解塑料与有机固废的协同资源化处置及风险”作报告,以生物降解塑料为对象,谢冰教授介绍汇报了团队在生物降解塑料与有机废弃物好氧/厌氧资源化共处置过程中的降解特征、潜在风险以及强化降解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以期为生物可降解塑料的管理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东华大学李响教授向在场学者介绍了“餐厨垃圾提取高纯度乳酸新突破”的研究进展。报告聚焦有机固废资源化的瓶颈难点,尤其针对餐厨垃圾资源化的创新工作。相关研究成果实现了国内首个从餐厨垃圾提取的高纯度乳酸 (35kg/t 餐厨),为餐厨处理产业提供了高值化解决方案。
接下来,南京大学环境学院周东美教授以“稻田系统自由基过程及其环境效应”为主题,围绕稻田土壤自由基这一科学前沿,进行了深度剖析,揭示了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在稻田土壤氧化还原环境中的作用,特别是对于有机碳转化的影响以及自由基在其中扮演的核心角色,进一步加深了对稻田土壤环境自由基作用的认识。
青年学者报告环节
在“万物有声·青年论见”环节中,扬州大学陈文静副教授、南京林业大学沈文娟副教授、河海大学徐润泽助理研究员、河海大学甘小荣副教授,以及西交利物浦大学林巧燕助理教授分享了最新学术研究成果。
陈文静副教授,扬州大学
沈文娟副教授,南京林业大学
徐润泽助理研究员,河海大学
甘小荣副教授,河海大学
林巧燕助理教授,西交利物浦大学
更多精彩瞬间
在学者们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下,本次研讨会取得了圆满成功。MDPI将延续开放科学的视角,为更多学者提供展示科研成果、拓宽学术视野的平台。
MDPI Workshop系列预告
“农业转型:前沿问题与创新趋势”农业科学研讨会将于5月24日举办,欢迎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