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地下水资源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携手Energies联合举办“世界地球日”主题报告会 | MDPI 线上研讨会
发表时间:2022-04-20 阅读量:962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逐渐成为当前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世界各国在“减缓气候恶化、改善生态环境”上也达成了共识。为响应“世界地球日”的号召,吉林大学地下水资源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吉林大学新能源与环境学院联合 Energies 期刊共同举办主题报告会,就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地质碳中和与地下新能源”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应用进展进行学术研讨和交流。
图片
会议信息
会议时间:2022年4月22日13:00-16:35 (北京时间)
参与方式
小鹅通直播间:https://iwv.h5.xeknow.com/sl/YY5sa
Bilibili 直播间:http://live.bilibili.com/22429689
会议议程
13:00-13:10
会议议程介绍
13:10—13:25 许天福 主任
开场致辞
13:25—13:50 王福刚 教授
CCUS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有效途径
13:50—14:15 田海龙 副教授
CO2 置换强化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数值模拟研究
14:15—14:40 于子望 副教授
CO2 地质封存安全性——盖层力学稳定性与地表形变
14:40-15:05 李昭阳 副教授
苏打盐碱土区碳循环影响机制与水田土壤碳固存效应
15:05-15:30 宋俊年 副教授
碳达峰与碳中和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的应对与挑战
15:30-15:55 姜振蛟 教授
深部地热能开发中的人工裂隙网络表征技术
15:55-16:20 冯波 教授
EGS (增强型地热系统) 储层建造中化学刺激技术应用进展研究
16:20-16:35 王福刚 教授
会议总结致辞
主讲人
王福刚 教授
吉林大学博士生导师,地下水资源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要从事二氧化碳地质封存、地下水循环演化与可持续开发利用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项目等纵向项目和各部、委、中心横向委托项目30余项。发表论文100余篇,获部省级一等奖3项。
田海龙 副教授
吉林大学新能源与环境学院副教授,长期从事地下多相反应溶质运移理论与模拟研究,研究方向主要为 CO2 地质封存及资源化利用。作为负责人,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基金碳中和专项子课题、国家自然基金委面上项目、“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子课题、科技部重大专项子课题等在内的多个省部级项目。基于前期的研究,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参编专著3部,获批软件著作权3项。
于子望 副教授
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岩土体热-流-固 (THM) 多场耦合理论与模拟研究,研究方向主要为 CO2 地质封存及干热岩开发利用。作为负责人,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基金碳中和专项子课题、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与面上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纵向专题等多项科研项目。基于前期领域研究,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编行业规范2部。
李昭阳 副教授
吉林大学新能源与环境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生态环境演变与碳循环方面的研究。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子任务、国家水专项子课题、农业部公益性行业项目子课题、吉林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等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1部,教材1部,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
宋俊年 副教授
吉林大学新能源与环境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唐敖庆青年学者。主要从事可再生能源政策与管理、能源-环境-经济系统分析与模拟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发改委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吉林省科技厅优秀青年基金、吉林省生态环境厅项目、吉林省能源局等项目。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身份在能源与环境领域一区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
姜振蛟 教授
吉林大学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唐敖庆青年学者。长期从事有限数据条件下含水层结构识别和多场耦合模拟研究,主持国家自然基金委面上和青年基金项目、国家干热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中核矿业科技公司和中国地质调查局等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获得软件著作权1项。
冯波 教授
吉林大学唐敖庆学者英才教授,吉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吉林省经济技术创新标兵,吉林大学李四光优秀青年教师。主要从事地热能与干热岩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研究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吉林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面上项目等多项科研课题工作。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 SCI/EI 论文30余篇,获发明专利3项。
主办单位
吉林大学地下水资源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立足东北,面向全国。实验室总体定位和整体目标为瞄准水文地质学科的国际前沿,服务国家供水安全、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低碳发展战略需求;研究地下水中物质和能量循环演化机理;解决当前地下水资源安全保障、水土环境保护、深部水热资源开发等前沿领域重大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问题;在寒旱区地下水资源形成演化与可持续开发利用、地下水土污染原位控制修复、深部水热资源开发中的水-热-化-力多场耦合模拟等方面形成优势特色。使重点实验室在地下水资源与环境领域,成为国内一流、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研究中心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
能源与环境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两大主题,也是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在全球气候变化、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的新能源已经成为我国新时代的国家战略。吉林大学顺应时代要求、急国家之所需,在原有环境与资源学院基础上,增加新能源学科、培养新能源领域急需人才、加强新能源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2018年6月28日成立了新能源与环境学院。新能源与环境学院是吉林大学“211”工程、“985”工程和“双一流”建设学院之一。
承办单位
主编:Enrico Sciubba, University of Roma Sapienza, Italy
期刊主要关注能源动力工程研究相关各个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工程技术开发以及能源政策经济管理。
2020 Impact Factor:3.004
2020 CiteScore:4.7
Time to First Decision:16 Days
Time to Publication:39 Days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MDPI中国办公室编辑负责撰写。如需转载,请邮件联系:wechat@mdp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