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sensors 线上研讨会:聚焦分子检测、传感及成像分析 | MDPI Seminar

发表时间:2022-08-29 阅读量:227

 

细胞和分子分析对生命科学研究以及重大疾病的早期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广泛的分析和检测方法较为繁琐,对细胞和分子进行高效、高灵敏检测分析及其测试器件和系统构建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Biosensors 荣幸邀请到期刊副主编、南京大学朱俊杰教授作为会议主席,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 夏帆教授、东南大学梁高林教授以及南京大学江德臣教授作为会议主讲人,共同聚焦“分子检测、传感及成像分析”研究发现与成果,欢迎大家8月30日积极参与。

 

会议直播时间:2022年8月30日 10:00-12:00 (北京时间)

 

小鹅通直播间:https://iwv.h5.xeknow.com/sl/jfEG7
 

Bilibili 直播间:http://live.bilibili.com/22429689


会议议程


 

10:00~10:05  朱俊杰 教授

会议主席致辞

 

 

10:05~10:35  夏帆 教授

报告题目:基于纳米孔道技术的生命分析化学

报告简介:每个生物细胞中都存在 1~100nm 范围内的各种跨膜孔和离子通道。这些孔道在维持细胞渗透平衡、稳定细胞体积等多种重要生理活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一自然现象的启发下,本课题组利用不同特性的仿生纳米器件 (纳米孔/通道) 构建了对多种生命分子实现检测的传感平台。本次报道将系统介绍我们基于固体纳米孔/孔道进行分析应用的近期进展。

 

 

10:35~11:05  梁高林 教授

报告题目:基于 CBT-Cys 点击反应的成像分析

报告简介:分子影像是利用化学手段在分子与细胞层面对生物过程的一个成像分析。在一次成功的分子影像所包含的 6 个步骤中,信号放大策略是分子影像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也是我们课题组的研究方向。本研究把 CBT-Cys 点击反应和分子影像结合起来,利用该点击反应能够放大成像信号的特点,实现了对几种生物标志物高表达的重要疾病 (肿瘤、凋亡等) 的高灵敏生物成像分析。本次报告利用 CBT-Cys 点击反应设计小分子 (或纳米) 探针,实现重要疾病的光学、CT、核磁共振等成像分析。

 

 

11:05~11:35  江德臣 教授

报告题目:基于单细胞试剂盒的胞内生物分子传感分析

报告简介:单细胞分析可获得反映细胞生理状态和过程的更准确、更全面的信息,对于生命科学研究以及重大疾病的早期诊断均有重大意义。虽然基于探针的光学方法被广泛用于分析单个活细胞,但设计和合成识别探针通常较为繁琐。为此,课题组报道了一种基于单细胞试剂盒的测量策略,将携带试剂盒成分的纳米毛细管插入单个活细胞中;利用管内的电化学泵将试剂盒成分加入细胞中,与细胞中目标分子反应,加以检测。利用该策略,实验室实现了对单个活细胞内小分子、大分子及核酸分子的检测。本次报道将系统介绍该技术的建立及其在胞内生物分子检测方面的应用。

 

 

11:35~11:50

答疑环节


 

 

会议主席

 


朱俊杰 教授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Biosensors 副主编

 

朱俊杰,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亚太超声化学学会副主席、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目前主要从事纳米生物分析化学的研究,工作涉及纳米生物电化学、纳米与生物成像、纳米材料的生物应用等。近年来,朱俊杰教授在基于纳米探针的光学显微成像技术开发、面向肿瘤的纳米诊疗系统的构建以及新型生物燃料电池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相关研究成果在 Nat. Chem.、Nat. Commun. 等期刊上发表。他连续多年入选爱思唯尔 (2014~2021) 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及 2018~2021 年 Web of Science 跨学科全球高被引学者榜单。现在或曾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科技部多项课题。2018 年获江苏科技进步一等奖、2010 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015 年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2021 年荣获中国化学传感器“雷磁”杰出贡献奖。兼任 Analyst、Biosensors 等学术期刊副主编。

 


主讲人
 

 

夏帆 教授

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 材料与化学学院;Biosensors 客座编辑

 

夏帆,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 人力资源部部长、材料与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期致力于生物传感器、生物分子响应性纳米孔道等领域的研究。在 Nat. Commun.、Nat. Protocol. 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200 余篇,他引 11000 余次,H-index 60。近 5 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纳米科技专项 (青年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与以色列科学基金会合作研究项目等多项项目支持。


 

梁高林 教授

东南大学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

 

东南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18 年 12 月至今任东南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生物成像和生物医药。迄今为止,在 SCI 收录期刊上发表论文 160 余篇,其中大部分在 Nature Chemistry、Nature Communications 等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目前被引用 8400 余次,H-index 48。先后获得国家二类新药证书 1 项、中国专利 7 项、世界专利 1 项、美国专利 1 项。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20 年)。入选 2019 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获 2019 年安徽省自然科学二等奖 (排名第一)、获 2017 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2 年安徽省第二批“百人计划”“安徽特聘专家”、2011 年安徽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以及 2010 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等荣誉。


 

江德臣 教授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及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单细胞分析课题组组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于 2011 年加入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研究兴趣集中于建立高内涵单细胞分析方法及装置。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 项,作为研究骨干参与基金委重大仪器专项、科技部重大仪器专项、重点研发计划、重点项目等。曾获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朱良漪分析仪器青年创新奖”、日内瓦发明金奖等。以通讯作者身份在 PNAS、JACS 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70 余篇。授权中国专利 7 项。

 


主办方:Biosensors 期刊介绍

 


主编:Giovanna Marrazza, University of Florence, Italy

期刊主要发表生物传感器及其技术和应用方面的研究论文。内容涵盖 DNA 芯片、微流体装置、纳米生物传感器及其应用、生物传感器制造、生物传感器材料、芯片实验室技术和生物传感器在生物医药、食品质量与安全等领域的应用。

2021 Impact Factor:5.743

2021 CiteScore:5.6

Time to First Decision:13.6 Days

Time to Publication:37 Da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