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和人类对淡水水资源的影响:河流和湖泊 | MDPI Topics
在平均年周期内,受气候与集水区特性所决定,河流中呈现出的各类现象模式,包括水位、流量、水温、化学特征以及冰现象等,相对稳定。然而,在气候变化加剧与人类活动日益频繁的双重影响下,河流的流态可能会变得不稳定,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且新流态的季节性模式有时会与之前大相径庭,进而打破既有的水文生态条件,影响水资源的正常供应。由于不同河流的流态模型敏感性各异,其变化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呈现出多样化特点。要识别流态模式的任何变化 (无论其原因为何),首先需要对其初始状态及转变后的状态进行全面而准确的描述。目前,模式识别方法丰富多样,监督与非监督方法均可用于刻画流态模式。湖泊的水文状况可从其热条件、冰的形成过程以及水位变化等方面展开分析。湖泊生态系统在数量、物理特性及生物特性上发生的转变,可能源于自然过程 (如降水、蒸发等要素的变化),也可能由人为过程导致 (诸如取水、排水以及水利设施建设等)。在全球众多地区,由于土地的高强度开发利用以及对水关系的人为调控,湖泊的状态已趋于不稳定。水位的波动,及其引发的湖泊面积和蓄水量的改变,对诸多物理化学过程 (例如水体混合、物质溶解、水透明度变化等)、生物过程 (像生态过渡带范围变动、光合作用带范围调整等),乃至经济活动 (如工业、生活和农业用水的获取可能性等),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学术编辑团队:Prof. Dr. Leszek Sobkowiak; Prof. Dr. Arthur Mynett; Dr. David Post
摘要投稿截止日期:2025-07-30 全文投稿截止日期:2025-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