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sensors专题研讨会:基于光纤的生物传感器及器件的研究进展 | MDPI Seminar

发表时间:2024-10-08 阅读量:594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光纤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正逐步渗透到生物医学的广阔天地中,引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创新革命。本次专题研讨会,Biosensors 期刊非常荣幸地邀请到四川大学罗泽伟副研究员作为会议主席,重庆大学龚朝阳教授、兰州大学丁芸莉教授以及武汉理工大学王宁研究员作为主讲人联合举办本次研讨会,各位专家聚焦于光纤生物传感器与器件的最新研究成果,探讨其在提高疾病诊断效率、实现生物分子精准检测以及推动生命科学领域深入探索等方面的巨大潜力。欢迎大家积极参与!

 

 


研讨会信息

 

会议时间

2024年10月14日 18:30–20:30

 

会议形式

线上会议

 

会议流程

18:30-18:40

罗泽伟 副研究员

会议主席开场致辞

 

18:40-19:10

丁芸莉 教授

光纤化学与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19:10-19:40

王宁 研究员

低维纳米材料增强光纤SPR生物传感器研究

 

19:40-20:10

龚朝阳 教授

光纤有源微腔生物传感器

 

20:10-20:30

提问交流环节

 

 

观看方式

● 小鹅通直播间

https://dbofi.xetlk.com/sl/3Cf8eY

 

● MDPI 开放科学视频号

 

● 学者交流群

识别二维码,添加小助手微信,备注“学校+姓名+研究方向”,邀您加入 MDPI 学者交流群,获取直播链接,掌握直播动态,交流科研经验。

 


会议主席

罗泽伟 副研究员

四川大学

罗泽伟,四川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分析仪器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从事光纤生物传感器的研究。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在 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 (2篇)、Analytical Chemistry (2篇)、ACS Sensors (1篇) 和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 (4篇) 等传感器领域主流杂志发表SCI论文共计23篇(中科院一区13篇),累计发表SCI论文50余篇,H-index为24,它引1000余次,申请发明专利6项;担任Biosensors特刊客座编辑、Interdisciplinary Medicine青年编委;担任 Research、Photonic Sensors、Journal of Lightwave Technology、IEEE Transactions on Instrument and Measurement等SCI期刊的审稿人,主持国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陕西省/四川省科技厅项目共10 项;担任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光谱技术及应用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四川省科技协同创新促进会智能制造专家库顾问团委员。

 

 

会议主讲人

 

丁芸莉 教授

兰州大学

丁莉芸,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杰出青年项目获得者,甘肃省功能基因组与分子诊断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光学学会光学测试专业委员会委员。2022年起至今,任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2015至2022年任武汉理工大学光纤传感技术与网络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员。长期从事光学敏感纳米复合材料的设计与制备、传感技术理论、光纤化学与生物传感器等基础研究及产业转化工作,研究领域涉及物理、材料、微电子和医学等交叉学科。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和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专项子课题2项、以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十余项;作为学术骨干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等。在Biosens. & Bioelectron., Sens. & Actuat. B.,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等生化分析及传感器领域TOP期刊及OFS、APOS等顶级会议上发表论文100余篇,ISI 统计SCI 论文被引用2100 多次,H-index为25;申请发明专利13 项,其中已授权 9 项、成果转化1项;培养博/硕士研究生30余名项。

 

报告题目:光纤化学与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报告摘要:光纤化学与生物传感技术是近十几年来兴起的一种高灵敏度、可进行远距离实时分析的微量分析技术,研究领域涉及材料、信息、微电子和生物医学等交叉学科。针对现有光纤化学与生物传感器灵敏度低、响应慢、稳定性差等问题,我们科研团队从制备新型敏感材料、探索新传感机理以及利用微结构光纤等方面研制出多种新型光纤化学与生物传感器,不仅可以实现对待测物的高灵敏度实时快速检测,也为生化传感领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检测方法和技术手段,对促进光纤传感器在化学与生物医学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

 

王宁 研究员

武汉理工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本科和硕士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博士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近年来一直围绕国家重点发展领域从事微纳光电材料与器件的相关研究,发展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传感器技术,突破光纤传感材料与芯片的集成化技术,致力于解决能源、生物医学和环境等领域光纤传感应用难题,如能源装备与器件原位监测、重大疾病相关生化痕量检测、水质在线快检等。主持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包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和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项、湖北省科技计划重大专项子项等,并参与多项重点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 50 余篇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Lab on a Chip 等),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参编国际学术专著1部,其科研成果被Nature Photonics、AIP press release、International Innovation等作亮点和专题报道。

 

报告题目:低维纳米材料增强光纤SPR生物传感器研究

报告摘要:针对众多生物化学检测需求,亟待开发快速、便携的现场检测技术。传统检测方法受限于大型设备,效率低、成本高,且样品前处理复杂。光纤SPR传感器以其便携性、抗电磁干扰能力和远程传输优势,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力候选,通过在SPR光纤表面修饰特异性识别元件,实现对生化目标物的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检测,简化了样品处理,具有现场快速检测的潜力。然而,其灵敏度和低限仍然无法满足一些生化痕量的精准测量。本课题组开发了一系列基于低维纳米材料增敏的免标记型光纤SPR生物传感器,能精确检测一些生化痕量,如癌症标志物、病原微生物、微量在体离子等。利用SPR光纤高折射率灵敏度特性和低维纳米材料的增敏特性,所制备的光纤SPR生物传感器展示了超高灵敏度、良好的特异性和快速响应的特点,并进一步降低了其检测低限,为重大疾病精准及早期诊断提供新的解决方案,有望推进该技术的实际应用。

 

龚朝阳 教授

重庆大学

重庆大学光电工程学院特聘研究员。入选中国科协第八届“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重庆大学“弘深青年学者”,获第七届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创新论文提名奖 (全国5名)。研究工作主要面向重大疾病早期诊断的关键问题,发展新一代光学生物信息感知技术。目前在包括光纤技术、生物激光和生物传感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突破了光学生物传感器在高灵敏度、一次性和高通量等方面的技术难题。近年在Light: Science and Applications、Laser & Photonics Reviews、 ACS Nano、Lab on a Chip、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Advanced Science等旗舰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多篇入选Laser & Photonics Reviews、Lab on a Chip、Advanced Science 封面。

 

报告题目:光纤有源微腔生物传感器

报告摘要:重大疾病的早期诊断是目前临床医学领域最具挑战的前沿课题之一。突破生物传感器所面临的性能、功能瓶颈是实现疾病早期诊断的关键。光纤微腔激光器利用光纤的天然结构实现光学微腔,并利用腔内受激辐射过程极大地增强光和物质相互作用,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高性能、多功能的新型传感分析手段。本报告将介绍光纤微腔激光传感器原理、类型以及在生物医疗领域的应用。

 

 


主办单位

 

 

合作单位

 

 

 

 

Biosensors 期刊介绍

 

主编:Giovanna Marrazza, University of Florence, Italy

期刊主要发表生物传感器及其技术和应用方面的研究论文。内容涵盖DNA芯片、微流体装置、纳米生物传感器及其应用、生物传感器制造、生物传感器材料、芯片实验室技术和生物传感器在生物医药、食品质量与安全等领域的应用。

 

2023 Impact Factor

4.9

2023 CiteScore

6.6

Time to First Decision

17.1 Days

Acceptance to Publication

2.6 Da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