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PI 主题研讨会:城市森林及其生态功能遥感 | MDPI Seminar
发表时间:2024-10-29 阅读量:944
01 引言
在城市化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城市森林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态功能与价值日益凸显,成为了我们亟待深入探索与保护的宝贵资源。遥感技术,作为现代科技的杰出代表,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观测手段,使人们能够更精确、更全面地了解城市森林的分布特征、生长状况及其对城市环境的深远影响。
本期研讨会,MDPI很荣幸邀请到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任志彬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李春林研究员、东北林业大学王蕾教授以及复旦大学余兆武研究员作为特邀主讲人,为大家带来城市森林及其生态功能遥感主题的学术前沿报告。本次研讨会开播时间为11月6日 (周三) 下午14:30—17:00,欢迎大家关注!
02 会议信息
● 形式
线上会议
● 时间
11月6日 (周三) 下午14:30—17:00
● 直播观看方式
小鹅通直播间,点击下方链接,观看直播
https://dbofi.xetlk.com/sl/iv3fc
● 学者交流群
![]() |
识别二维码,添加小助手微信,备注“学校+姓名+研究方向”,邀您加入 MDPI 学者交流群,获取直播链接,掌握直播动态,交流科研经验。 |
03 会议议程
● | 14:30—15:00 | |||||||||||||||||||
任志彬 副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城市极端热背景下城市森林多尺度热环境调节功能研究 |
||||||||||||||||||||
● | 15:00—15:30 | |||||||||||||||||||
李春林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城市绿地滞蓄能力与空间规划 |
||||||||||||||||||||
● | 15:30—16:00 | |||||||||||||||||||
王蕾 教授 东北林业大学
寒地城市森林三维结构及其热调节服务功能研究 |
||||||||||||||||||||
● | 16:00—16:30 | |||||||||||||||||||
余兆武 研究员 复旦大学
极端高温下城市植被蒸散-遮荫降温效应动态格局与影响因素研究 |
||||||||||||||||||||
● | 16:30—17:00 | |||||||||||||||||||
全体参会人员
|
04 主讲嘉宾
任志彬 副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任志彬,博士研究生,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科院青促会会员,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等期刊编委,工作期间主持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国家基金委面上项目、重点基金项目课题,中科院STS项目课题、中科院国家战略先导专项子课题等10多项,系统阐明了多尺度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多功能形成机制,发表SCI论文30多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2篇,入选美国斯坦福大学全球前2%科学家榜单;获吉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城市极端热背景下城市森林多尺度热环境调节功能研究
报告简介
近年来城市高温热浪频发,本研究定量刻画了我国主要城市极端地表温度阈值 (29-48℃) 及其空间格局,探明了国家尺度上极端热暴露城市居民时空演变格局;城市森林在改善城市热环境、应对极端热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创新了多尺度城市森林空间甄别方法,探明了城市森林时空格局,为城市森林降温功能研究奠定重要基础;进一步深入揭示了多尺度城市森林降温功能形成机制,研发了城市森林降温功能提升技术,为城市热环境改善提供重要理论与技术支撑。
李春林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李春林,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城市景观生态学、生态环境效应方面的研究,致力于研究城市景观格局演变对城市大气、水和热环境过程的影响机制。完成国家基金委面上项目、青年项目、重点研发和水专项子课题等项目20余项。在Water Research、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和Journal of Hydrology等期刊发表一作/通讯SCI文章40余篇,荣获国土资源二等奖、中国气象协会一等奖和二等奖等奖项。
城市绿地滞蓄能力与空间规划
报告简介
城市绿地具有重要的城市气候水文调节作用,能够缓解快速城市化和极端气候带来的内涝和非点源污染的影响。本研究结合多源遥感、实测数据和水文模型模拟的方法,计算了城市绿地的滞蓄能力,并构建供需指数阐释了城市绿地的滞蓄供需结构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均衡性问题,从空间规划和景观设计的视角对小区-城市-流域不同尺度城市水环境问题的缓解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
王蕾 教授
东北林业大学
王蕾,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城市森林结构与功能监测、数字乡村景观规划等方面的研究,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省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10余项,创新了城市森林多维结构监测技术,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等奖项,发表论文30余篇,核心成果发表于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自然资源学报》等领域权威期刊,出版专著1部,授权专利10余项,指导学生获国际ASLA荣誉奖等规划设计奖项。
寒地城市森林三维结构及其热调节服务功能研究
报告简介
本研究结合地面实测与无人机机载激光雷达技术开展了寒地城市森林结构监测,研发了城市森林多维结构监测技术,构建了可复制的城市森林冠层结构多样性参数集,明晰了城市森林季相变异的分布态势与异质性变化;创新了城市森林光谱多样性指数在预测城市森林冠层温度方面的研究,揭示了城市森林结构多样性变化的关键生态轴。基于城市森林结构与功能的监测评估,提出了城市绿色空间的景观调控方案,推进了生态平衡的城市人居环境建设。
余兆武 研究员
复旦大学
余兆武,复旦大学环境系研究员,博导。从事城市生态学、暴露生态学相关研究。上海市青年领军人才、上海市浦江学者、中国生态学学会青年托举人才。入选2024年斯坦福大学和Elsevier全球Top 2%科学家。截止目前以第一/通讯作者在生态学/地学领域主流SCI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7篇。担任国际景观生态学会中国分会副秘书长,中国生态学学会青工委副秘书长、Ecological Frontier期刊Lead Editor等职。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10余项。
极端高温下城市植被蒸散-遮荫降温效应动态格局与影响因素研究
报告简介
针对当前城市植被蒸散和遮荫降温效应的研究不足,尤其是中尺度高时空分辨率定量方法的缺失,本研究结合土壤-冠层-光合作用和能量通量观测 (Soil-Canopy-Observation of Photosynthesis and Energy fluxes, SCOPE) 模型与公开的遥感和气象数据,并引入建成区指数 (Built-Up Area Index, BUAI) 作为校正因子,成功实现了对城市潜热通量和地表温度的精确逐小时模拟。深入探讨了不同气象背景下城市植被降温效应的时空动态特征,并通过地理加权回归分析,进一步揭示了影响城市植被蒸散与遮荫降温效应的关键因素。
05 主办单位
06 合作单位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