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rgies专题研讨会:光伏材料与器件物理 | MDPI Seminar

发表时间:2024-12-10 阅读量:414

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光伏技术作为实现能源转型的关键一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有机光伏和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是第三代新型光伏领域的两大热点,其中光伏材料与器件物理作为光伏技术的核心,它的研究进展直接关系到太阳能电池的效率、稳定性和成本。


本次线上研讨会 Energies 期刊特别邀请到北京交通大学的张福俊教授作为会议主席,山东大学的郝晓涛教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的张坚教授北京理工大学的安桥石特别研究员和山东师范大学的孙倩倩副教授作为主讲人,一同带来光伏材料与器件物理领域的前沿研究分享。期待各位学者准时收看直播!

 

 

1. 会议信息

 

时间:

2024年12月13日晚19:00-21:00


直播渠道:

点击链接,进入小鹅通直播间:https://dbofi.xetlk.com/sl/4CwcB


MDPI开放科学公众号,预约视频号直播。

 

 

2. 会议议程

 

会议内容 主讲人 时间
主席致辞 会议主席:张福俊 19:00-19:10
有机光伏器件中的激发态动力学调控 郝晓涛 19:10-19:30
高效稳定可印刷碳基介观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张坚 19:30-19:50
铸态有机光伏电池的研究 安桥石 19:50-20:10
调控活性层形态构筑高性能有机光伏的研究 孙倩倩 20:10-20:30
准双层有机光伏器件的材料甄选与器件物理 张福俊 20:30-20:50
提问交流环节 参会人员 20:50-21:00

  

 

3. 演讲嘉宾

 

会议主席:


张福俊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卓越百人计划。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高等学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题项目等。以通讯作者在多个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IF>15的有40余篇。论文累计总被引15000余次,H-index为63,应邀成为SCIE期刊 Energies 的编委。2018年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第一完成人),2021年参加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获优胜项目,2022年相关研究成果入选了中关村重大成果展,2023年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 (第一完成人)。

 

报告题目:准双层有机光伏器件的材料甄选与器件物理

报告简介:通过逐层沉积 (layer-by-layer, LbL) 方法制备有机光伏器件可以分别对给受体进行优化,易于得到更理想的活性层垂直相分离,因而受到广泛关注。该报告介绍我们在LbL型有机光伏器件的材料甄选、动力学过程调控、机理研究方面的系列工作。

 

特邀主讲人:

 

郝晓涛

山东大学

 

山东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国物理学会会士,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国家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有机太阳能电池、超快光谱与显微学等。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0余篇,总被引13000余次,H-index为57。担任国际薄膜学会区域副主席,全国高等学校电磁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山东省光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

 

报告题目:有机光伏器件中的激发态动力学调控

报告简介:有机光伏器件中的激子、极化子、自由电荷等激发态行为对光电转换性能至关重要。准确探测和细致调控光激发态的相关动力学过程是设计高性能有机光伏器件的关键。本工作利用超快光谱技术直接揭示有机半导体激发态行为,采用双能量转移、垂直相分布、绝缘物稀释等多种调控策略,构建高性能有机光伏电池的关键光物理图像,为理解激发态调控机制、反馈材料分子设计及器件构筑,最终实现高性能稳定有机光伏器件提供参考依据。

 

张坚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并获博士学位。在柏林洪堡大学以洪堡学者的身份完成研究后,加入了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并获得了“百人计划”的资助。2014年起在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工作,2018年起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报告题目:高效稳定可印刷碳基介观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报告简介:基于丝网印刷介孔氧化钛/介孔氧化锆/多孔碳电极的无空穴传导介观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p-MPSCs) 具有成本低、稳定性高和易于大面积制造等优点。然而,根据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黄金三角”,p-MPSCs的能量转换效率 (PCE) 仍需要进一步提高。在此,本团队开发了一种简单的室温后处理方法在钙钛矿/碳电极界面原位制备脒基2D/3D异质结以提升p-MPSCs的PCE。N-H多样化脒基阳离子消除了钙钛矿薄膜的空隙并抑制了表面电荷缺陷的产生。同时,脒基2D钙钛矿不仅优化了钙钛矿/碳电极界面处的能带排列,有效地抑制了界面电荷复合,而且还形成了一个电子阻挡层,增强了器件内空穴的选择性收集。优化后的p-MPSCs实现了20.76%的PCE和1.052 V的开路电压,是目前所报道的p-MPSCs的最高PCE之一。最后,未封装p-MPSCs在空气中储存1200 h后PCE没有衰减,并在相对湿度70%的空气中进行最大功率点跟踪350 h后,保持90%以上的初始效率。在此工作基础上,本团队通过进一步优化实现PCE>21%且具有高稳定性的p-MPSCs。

 

安桥石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特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有机光伏材料与器件方面的研究,以第一/通讯作者在多个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SCI论文40余篇,其中IF>15的有26篇。论文累计总被引9000余次,H-index为55,入选2022/2023年度科睿唯安“高被引学者”。指导学生获得多项省部级科技竞赛一等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校级人才项目等。


报告简介:铸态有机光伏电池的研究

报告简介:铸态有机光伏电池具有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重复性好、稳定性高、构效关系直接等优势,展现出巨大商业化潜力。然而,未经任何优化工艺处理的活性层难以形成理想的双连续互穿网络形貌,其发展远落后于其它类型的器件。本报告将围绕铸态器件,从分子设计、优化途径、构效分析三个方面介绍近期课题组的相关工作。

 

孙倩倩

山东师范大学

 

山东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等。发表SCI论文40余篇,担任国际期刊 EnergiesNanomaterialsPolymersBatteriesMaterials 的专题编辑。


报告题目:调控活性层形态构筑高性能有机光伏的研究

报告简介:有机光伏中的激子产生、激子扩散、激子解离和载流子传输甚至是载流子收集过程均与活性层的形态情况密切相关,调控活性层的形态对构筑高性能的有机光伏是至关重要的。本报告围绕有机光伏的器件工程,介绍活性层后处理工艺、三元策略、逐层处理技术对活性层的结晶、分子排布方式、垂直相分布的影响,并介绍其在改善光子-电子转换和载流子输运过程中的作用。

 

 

4. 相关特刊

 

Layer-by-Layer Organic Photovoltaics

Edited by Fujun Zhang, Miao Zhang and Xiaoling Ma

Deadline for manuscript submissions: 10 September 2025

点击链接,了解更多特刊信息:https://www.mdpi.com/journal/energies/special_issues/2JHD81X4IV

 


 

Energies 期刊介绍

 

主编:Prof. Dr. Enrico Sciubba, University of Roma Sapienza, Italy

期刊发表涵盖能源动力工程、技术开发以及能源政策经济管理等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目前已被 Scopus、SCIE (Web of Science)、Ei Compendex 等多个权威数据库收录。

 

2023 Impact Factor 3.0
2023 CiteScore 6.2

Time to First Decision

17.5 Days

Acceptance to Publication

3.4 Days

 

点击链接,订阅期刊最新资讯:https://www.mdpi.com/journal/energies/toc-ale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