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北京大学雷晓光教授荣获2022年 MDPI 屠呦呦奖 | MDPI Awards

发表时间:2022-10-09 阅读量:65

近日,经评委会评审,2022年第四届 MDPI“屠呦呦奖”正式揭晓。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雷晓光教授因在天然产物全合成、生物合成与创新药物发现等研究领域中做出的重大科学突破和贡献获此殊荣。

 

 

获奖人介绍

 

雷晓光是该奖项自设立以来第一位来自中国的获奖人,也是历届得主中最年轻的学者。

 


图为雷晓光教授。

 

雷晓光博士,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高级研究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万人计划“领军人才”,973首席科学家,北京市“卓越青年科学家”。曾获国际四面体青年科学家奖、国际化学生物学协会首届青年科学家奖、以色列 David Ginsburg Award 和科学探索奖等20余项国内外学术奖励。

 


图为雷晓光的“屠呦呦奖”奖杯及证书。

 

雷晓光是国际知名的有机合成化学家、化学生物学家与药物化学家,在天然产物全合成、化学生物学、合成生物学,以及创新药物发现等研究领域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现已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20余篇。获得了20余项创新药物发明专利授权,目前已经开发出四类“first-in-class”候选药物,其中一类药物已经于2021年在中国和美国同时进入一期人体临床实验,另外三类候选药物即将进行临床申报。

 


图为雷晓光课题组最新研究。

 

其代表性科学成果有:已完成80余个复杂天然产物全合成,其中超过50个分子为首次全合成;揭示了多个天然药物分子的生物合成途径以及新颖酶学机制,国际上报道了首例催化分子间 Diels-Alder 反应的酶,并且利用化学酶法合成策略高效、精准制备了多个天然药物分子;利用化学生物学手段阐明了程序性细胞死亡的全新生物作用机制,并且开发出有效调控细胞死亡的多种化学方法;通过转化医学研究,发现了多个针对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代谢性疾病的全新药物靶标,并且开发了数个创新型候选药物分子。

 

MDPI 屠呦呦奖介绍

 


MDPI 于2009年在 Molecules 期刊出版了纪念屠呦呦80大寿的青蒿素特刊。在该特刊中,来自中国中医研究院 (现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药研究所的廖福龙教授介绍了屠呦呦带领团队发现青蒿素的历程。

 

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6年,经屠呦呦教授授权,该奖项由 MDPI 出版公司设立并颁发,每两年评选一次,旨在表彰全球范围在天然产物与创新药物研究领域做出卓越贡献的研究人员。往届获奖者分别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Kenneth A. Jacobson 资深研究员、英国牛津大学 Barry Potter 教授以及意大利拉奎拉大学 Mauro Maccarrone 教授。


Molecules 期刊介绍

 

主编:Farid Chemat, Université d´Avignon et des Pays du Vaucluse, France

 

期刊涵盖化学各学科领域的基础、应用以及交叉学科研究的原始性、首创性成果,主题涵盖有机化学、无机化学、药物化学、材料化学、分析化学、应用化学、天然产物化学、食品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计算与理论化学、光电化学、交叉化学、绿色化学等。目前已被 SCIE (Web of Science)、Scopus、PubMed、MEDLINE、PMC、Reaxys、Embase、CaPlus/SciFinder 等数据库收录。

 

2021 Impact Factor 4.927
2021 CiteScore 5.9

Time to First Decision

14 Days

Acceptance to Publication

34 Days

 

点击下方链接, 订阅  Molecules期刊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