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rgets专题研讨会:生物成像与靶向诊疗 | MDPI Seminar

发表时间:2025-04-17 阅读量:58

生物成像能让我们看清微观世界,靶向诊疗更是疾病治疗的新方向。在现代医学的发展进程中,生物成像技术和靶向诊疗方法的进步正在为疾病的早期检测、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带来重要突破。本次专题研讨会“生物成像与靶向诊疗”将聚焦这些领域的最新进展和研究成果,旨在提供一个交流平台,促进知识共享和跨学科合作,推动医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Targets 非常荣幸地邀请到南京大学鞠熀先教授作为本次研讨会的会议主席,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王强斌教授、西北师范大学李平教授、湖南大学陈卓教授以及南开大学刘定斌教授作为特邀嘉宾,为大家分享生物成像与靶向诊疗领域的最新进展与未来方向。欢迎大家积极参与!

 

 

研讨会信息

 

会议时间


2025年4月21日 14:00-16:30

 

会议形式


线上会议

 

会议流程

 

会议内容 主讲人 时间
开场致辞

鞠熀先 教授

南京大学

14:00-14:10
近红外II区荧光活体成像研究

王强斌 教授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14:10-14:40
氧化应激相关疾病标志物的原位荧光成像研究

李平 教授

西北师范大学

14:40-15:10
胃部极酸性环境精准诊疗

陈卓 教授

湖南大学

15:10-15:40
癌症标志物的发现与创制

刘定斌 教授

南开大学

15:40-16:10
答疑环节   16:10-16:30

 

 

观看方式

 

小鹅通直播间

 

点击链接,观看直播:https://dbofi.xetlk.com/sl/3AMtnk

 

MDPI 开放科学视频号

 

识别二维码,添加小助手微信,备注“学校+姓名+研究方向”,邀您加入 MDPI 学者交流群,获取直播链接,掌握直播动态,交流科研经验。

 

 

会议主席

 

鞠熀先 教授

南京大学

 

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03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际电化学会会士、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2005—2014年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的负责人。研究方向为分子诊断与生物分析化学,主要研究领域为纳米生物传感、生物分子识别、细胞分析化学和临床分子诊断。发表论文876篇 (其中SCI期刊817篇,IF>5期刊603篇);申请专利86件 (已授权44件),出版英文专著6部,出版中文专著、教材7部,专章20篇。截至2023年9月1日,论文被SCI期刊引用43000余次 (他引41385),h-index为103 (Google Scholar h-index为114,引用>49000次)。曾获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梁树权分析化学基础研究奖、江苏省青年科学家奖称号、美国化学会2022年先进测量科学讲座奖、2019年中国化学传感器首届雷磁杰出成就奖,获2001、2009、2013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3项,2011、2014、2016年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3项,2008、2009、2019、2022年江苏省科学技术二等奖4项,2015、2018年江苏省科学技术三等奖2项,2017年重庆市科学技术一等奖 (合作) 和广西科学技术二等奖与三等奖各1项 (合作),2008、2009、2014年获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3项。

 

 

特邀嘉宾

 

王强斌 教授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报告题目:近红外II区荧光活体成像研究


报告简介:近十多年迅速兴起的近红外II区荧光 (900-1700 nm) 由于其在活体成像中的高组织穿透深度、高空间分辨率和高时间分辨率等方面的优势,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兴趣并取得了巨大进展。本报告我将简要介绍我们团队在近红外II区荧光量子点的设计、合成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最新进展。


个人简介:王强斌博士,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入选者,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主要从事新型近红外荧光影像技术及其转化医学研究。主要研究成果获2017年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2022年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 (CAIA奖) 特等奖。

 

李平 教授

西北师范大学

 

报告题目:氧化应激相关疾病标志物的原位荧光成像研究


报告简介:氧化氧化应激相关疾病,如抑郁症、肝癌、肝损伤等,具有高发病率和致残率,但目前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仍面临挑战。氧化应激相关疾病的生物标志物如ROS的高含量与相关蛋白的异常活性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了可靠的标准和治疗新靶点。小分子荧光材料因其易于修饰且能有效穿透生物屏障,成为理想的荧光诊疗工具。因此,我们基于高水平的ROS等氧化应激相关活性分子,创制一系列集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响应、高效释放药物、金属离子等于一体的多功能荧光诊疗材料,建立了活体氧化应激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及药效评价的新方法。研究结果为抑郁症、缺血性脑卒中、肝损伤等氧化应激相关疾病的高效、精准的临床诊疗提供了新技术与新材料。


个人简介:2008年于山东师范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泰山学者、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山东省优秀研究生导学团队负责人,荣获“齐鲁最美教师-教书育人楷模”、山东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在 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cc. Chem. ResChem. RevChem. Soc. Rev. 等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先后主持国家级省部级项目10余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第三位)、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第八位)、山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 (首位)、山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 (第二位) 等。主要研究领域:活性氧自由基 (ROS) 等氧化应激相关生物标志物的光学成像分析;脑部疾病、肝脏疾病的分子病理机制及诊疗研究。

 

陈卓 教授

湖南大学

 

报告题目:胃部极酸性环境精准诊疗


报告简介:针对胃部特殊环境,我们设计构筑了磁性石墨纳米囊 (MGN) 材料,开展了胃部原位精准诊疗的系列研究。MGN集成了石墨纳米材料优异的稳定性、抗腐蚀性等性质,以及磁性颗粒优异的富集分离和磁共振成像等功能,能克服胃部极酸性环境的腐蚀破坏,具有稳定的光电磁信号转换输出能力。利用MGN材料并结合小分子靶向策略,我们有效地实现了无创性胃部原位靶向幽门螺旋杆菌检测。我们还研制了一种超稳定的石墨囊纳米酶,该纳米囊不仅可以抵抗胃酸的腐蚀,并且只有在酸性条件下才表现出类氧化酶活性,表现出了优越的选择性抗菌效果。此外,利用MGN优异的磁热转换性能,还有效实现了远端控制原位刺激胃上皮细胞中热休克蛋白70的表达,从而拮抗了胃部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基于石墨纳米囊材料设计的生物医学分析平台的建立,为其在胃部极酸性环境中的诊疗应用提供有效的工具,显示了广阔的前景。


个人简介:陈卓,湖南大学二级教授,国家杰青。医学检验工程学会、中国化学会纳米化学等专委会委员,Journal of Analysis and Testing、《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学报》《应用化学》等期刊编委,Targets 副主编。主要从事材料化学、分子生物学和医学、环境等多学科交叉的前沿基础研究,在拉曼生物化学分析方法、极端生理环境分子信息获取和多功能材料开发领域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第4完成人)、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浙江大学沈善洪杰出青年学者奖、湖南省优秀研究生导师等奖励十余项。目前已在 Nat.BiotechnolNat.Commun.Adv.Mater.J.Am.Chem.Soc.Angew.Chem.Int.Ed. 等期刊上发表论文120余篇,授权专利16项。

 

刘定斌 教授

南开大学

 

报告题目:癌症标志物的发现与创制


报告摘要:癌症标志物是肿瘤学研究和癌症临床诊断的物质基础。然而,癌症诊断与筛查仍然缺乏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标志物。本报告重点介绍本团队围绕细胞外囊泡 (extracellular vesicle, EV) 所发现的系列癌症标志物,并利用多中心临床样本验证其有效性和临床应用潜力;进一步,本团队尝试创制了基于尿液液体活检的“人工合成”癌症标志物,并利用其监测癌症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助力癌症的高敏感、高特异诊断和预后评估。


个人简介:刘定斌,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博导,分析科学研究中心主任。2006年本科毕业于兰州大学,2012年博士毕业于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随后在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 (NIH) 开展博士后研究,2014年加入南开大学化学学院、药物化学生物学全国重点实验室。近年来,以重大疾病标志物的筛选和检测为研究目标,开展以细胞外囊泡为核心的化学测量学研究。作为通讯作者在 PNASNat. Commun.Sci. Adv.JACSAngew. Chem. 等国际知名刊物上发表论文110余篇,论文他引7200余次,H因子44;已获授权专利10项,并实现其中8项专利的成果转化。先后获得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等项目资助。

 

 

相关特刊

 

Recent Progress in Bioimaging and Targeted Therapy

Edited by Prof. Dr. Huangxian Ju, Prof. Dr. Ying Liu, Prof. Dr. Huanghao Yang and Prof. Dr. Zong Dai

Deadline for manuscript submissions: 30 April 2025


点击链接,了解更多特刊信息:https://www.mdpi.com/si/164272

 

 

主办单位

 

 

 

合办单位

 


MDPI已成功举办过多场学术研讨会,旨在为领域内学者提供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相信通过进一步的交流,我们可以为广大青年学者及研究人员在英文学术写作和发表以及学术研究方面做出进一步的指导和探讨。


中文研讨会学术官网:

https://mdpi.cn/activities
 


 

Targets 期刊介绍


主编:Huangxian Ju, Nanjing University, China

期刊主要发表靶向识别与治疗相关领域的高质量论文,包括化学测量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药学、临床诊断学、分子医学和生物医学等。

 

Time to First Decision 18 Days
Acceptance to Publication 4 Days

 

点击链接,订阅期刊最新资讯:https://www.mdpi.com/journal/targets/toc-ale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