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分子化学是化学与多学科交叉的前沿领域,1987年诺贝尔化学奖便对其理论的开创性工作予以了表彰。从合成角度,科学家们不断探索新的合成策略;在应用方面,超分子化学广泛渗透于材料科学、生物医药等诸多领域。从基础合成的理论突破到实际应用的技术创新,超分子化学正不断跨越学科边界、蓬勃发展。
本次 Molecules 专题研讨会,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天津师范大学李春举教授担任会议主席,携手上海交通大学颜徐州研究员,江西师范大学胡晓玉教授与西北大学曹利平教授,围绕“超分子化学”这一议题展开深入探讨,欢迎大家积极参与!
研讨会信息
会议时间
2025年8月13日 19:00-21:00
会议形式
线上会议
会议议程
1 | 19:00-19:10 | 李春举 教授 | |||||||||||||||||||
会议主席致辞 | ||||||||||||||||||||
2 | 19:10-19:40 | 颜徐州 研究员 | |||||||||||||||||||
机械互锁聚合物材料 | ||||||||||||||||||||
3 | 19:40-20:10| 胡晓玉 教授 | |||||||||||||||||||
超分子正交组装与功能调控 | ||||||||||||||||||||
4 | 20:10-20:40 | 曹利平 教授 | |||||||||||||||||||
超分子体系的自适应手性传递与放大 | ||||||||||||||||||||
5 | 20:40-21:00 | |||||||||||||||||||
提问交流环节 |
观看通道
小鹅通直播间
点击下方链接,观看直播。
https://9g0ug.mk.xet.citv.cn/sl/3E1TU2
MDPI学者交流群
![]() |
识别二维码,添加小助手微信,备注“学校+姓名+研究方向”,邀您加入MDPI学者交流群,获取直播链接,掌握直播动态,交流科研经验。 |
主讲人
颜徐州 研究员
上海交通大学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机械互锁聚合物和动态高分子材料。2014年在浙江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14-2018年分别在美国犹他大学和斯坦福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8年9月加入上海交通大学开展独立研究工作。主持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项目,参与创新研究群体项目等多项。入选上海市东方学者 (2018)、曙光学者 (2022) 计划;获中国化学会超分子化学青年创新讲座奖 (2024) 等荣誉。
报告题目:机械互锁聚合物材料
报告简介:机械互锁聚合物网络 (Mechanically Interlocked Networks) 是一类由机械键 (Mechanical Bonds) 连接的高分子网络结构。因机械键互锁组分可进行非解离的分子内运动,机械互锁聚合物网络在理论上可兼具共价聚合物网络的机械性能和超分子聚合物网络的动态性能等优点,代表了一类“刚柔并济”的拓扑高分子材料。本次报告中,我们将以含有全机械键骨架的机械互锁网络为模型,重点讨论机械键的运动行为和能量耗散机制,进而解析微观机械键运动对聚合物材料宏观机械性能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展现机械键独特的拓扑结构和运动特性在增韧弹性体、改性气凝胶和强化粘结剂等方面的优势和应用潜力。
胡晓玉 教授
江西师范大学
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有机超分子化学,致力于在分子设计与合成基础上,基于正交组装实现新型超分子材料可控构筑与功能调控。在 Nat. Commun.、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Acc. Chem. Res.、 CCS Chem. 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2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11篇,总被引8500余次。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德国“洪堡资深学者”、江苏省“333工程”高层次人才。研究成果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江苏省教育教学与研究成果奖三等奖、全国大环芳烃超分子化学学术新星奖等。担任中国化学会超分子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大环与超分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理事、青海省藏药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担任 Frontiers in Chemistry 副主编,以及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Green Synthesis & Catalysis、Journal of Inclusion Phenomena and Macrocyclic Chemistry、RSC Advance 及 Molecules 编委。
报告题目:超分子正交组装与功能调控
报告简介:自组装是创造新颖结构和功能化分子聚集体的重要手段,也是开发复杂体系与材料的关键方法。围绕“功能超分子正交组装”,以具有独特结构与功能的新型大环受体的合成与主客体络合为基础,取得如下研究进展:1) 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正交组装”理论框架,发展了基于不同非共价键作用力的正交组装方法,并提出基于性能正交的新策略,将“正交组装”的概念从作用力正交拓展至性能正交;2) 通过“结构与功能正交一体化”设计,从新型功能主体的结构正交设计到组装系统的功能集成,在分子、介观和宏观多个层次上揭示了基元设计、结构组装、功能调控与集成之间的构效关系,进一步推动了正交组装设计理念的发展。研究成果为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超分子组装体的可控构筑与功能调控提供了新思路。
曹利平 教授
西北大学
西北大学教授。本科和博士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获华中师范大学优秀博士论文;2011年-2014年在美国马里兰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4年加入西北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任教授、博导。先后荣获陕西省青年百人计划、Thieme Chemistry Journals Award、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陕西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4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1项) 和陕西省教育厅重点科研计划 (1项) 等科研项目。
报告题目:超分子体系的自适应手性传递与放大
报告简介:针对当前生物分子识别手性信息响应缺失等难点和瓶颈问题,通过开发水溶性大环超分子人工体系,系统开展了生物分子识别与手性响应机制的新原理和新方法研究,提出了自适应手性识别与响应的机理,实现了氨基酸、核苷、多肽、蛋白质以及DNA等生物分子的选择性识别与手性信号响应,为生物分子检测与监测机制研究建立了一类人工仿生识别的超分子体系。
相关特刊
Recent Advances in Supramolecular Chemistry
Guest Editor: Dr. Wen-Chao Geng
Submission Deadline: 30 November 2025
https://www.mdpi.com/journal/molecules/special_issues/N80WE9DYE7
主办单位
合作单位
Molecules 期刊介绍
主编:Thomas J. Schmidt, University of Münster, Germany
期刊发表化学各学科领域的基础、应用以及交叉学科研究的原创性、首创性成果,主题涵盖有机化学、无机化学、药物化学、材料化学、分析化学、应用化学、天然产物化学、食品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计算与理论化学、光电化学、交叉化学、绿色化学等。目前已被SCIE (Web of Science)、Scopus、PubMed、MEDLINE、PMC、Reaxys、Embase、CaPlus/SciFinder等数据库收录。
2024 Impact Factor | 4.6 |
2024 CiteScore | 8.6 |
Time to First Decision |
16.1 Days |
Acceptance to Publication |
2.6 Days |
点击下方链接,订阅 Molecules 期刊最新资讯。
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处处长、化学学院院长。一直从事超分子化学与材料研究工作,在 Acc. Chem. Res.、Acc. Mater. Res.、Nat. Commun.、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 等权威期刊发表SCI论文170余篇。入选国家级领军人才、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 (FRSC)、天津市特聘教授、浦江人才计划、上海市曙光学者。兼任天津市化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化学会超分子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