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erials 专题研讨会:光电功能材料的设计、调控及器件应用前沿 | MDPI Seminar
发表时间:  2025-08-26    阅读量:  115

光电功能材料作为科技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正重塑能源、信息与健康领域格局。其精准设计可实现高效光电转换,智能调控能优化器件性能,在光伏发电、柔性显示、生物传感等方面潜力巨大。

 

本期研讨会,Materials 期刊很荣幸邀到华南理工大学王志明研究员、华南理工大学夏志国教授、华南理工大学赵祖金教授以及武汉理工大学刘勇教授作为特邀主讲人,为大家带来“光电功能材料的设计、调控及器件应用前沿”主题的学术前沿报告。本次研讨会开播时间为2025年8月20日19:00—21:00,欢迎大家关注!

 

 

会议信息

 

会议时间

 

2025年8月20日19:00—21:00

 

会议形式

 

线上会议

 

会议流程

 

19:00—19:30
 

王志明 研究员

高品质深蓝光材料的制备及其OLED应用

19:30—20:00
 

夏志国 教授

稀土4f-5d跃迁发光调控与新材料创制

20:00—20:30
 

赵祖金 教授

高效率低滚降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与OLED器件

20:30—21:00
 

刘勇 教授

原子层级界面调控及其光电催化性能研究

 

参与方式


//小鹅通直播间//

 

复制下方链接至网页或识别二维码,进入小鹅通直播间。

 

https://9g0ug.mk.xet.citv.cn/sl/2Vtjma

 

 

会议主讲人

 

王志明 研究员

华南理工大学

 

 


 

王志明,华南理工大学发光材料与器件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员 (正高)/博士生导师,聚集诱导发光高等研究院院长;主要从事有机发光材料构效关系和激发态调控研究,利用分子结构设计及聚集行为的调控,实现其在高效率电致发光器件、生物荧光检测、高灵敏度传感和体外诊断等领域的理论创新和应用拓展;期间,以第一及通讯作者身份发表论文100余篇,引用7000余次,个人h因子为41;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申请及授权专利100余项,并获得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广东省材料研究学会“青年科技奖”、中国发明专利优秀奖等。

 

报告题目:高品质深蓝光材料的制备及其OLED应用

 

报告简介: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OLED) 具有轻薄、低功耗、高对比度、自发光以及可柔性等优势,在显示与照明应用领域中大放光彩;其中,提升蓝光OLED的性能、发展纯有机的电致发光材料是OLED显示技术的革新方向,也是我国在新一代显示领域实现弯道超车、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的重要突破口。

本课题组将聚集诱导发光 (AIE) 概念和热激子机制强化高能级的反向系间窜越 (hRISC) 过程融合,发展了一系列新型的高品质有机蓝光主体、客体及敏化材料。本报告主要介绍课题组原创提出“交叉长短轴”(CLSA) 的概念,实现了激子辐射跃迁和类型转化的分离,进而逐步调整光色从天蓝光至深蓝光至紫外光;并将CLSA拓展到新型窄化光谱的设计领域,重新认识电致发光材料的设计本质。

 

夏志国 教授

华南理工大学

 

 

 

夏志国,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发光材料与器件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稀土发光材料及光源器件应用,获基金委杰青、优青项目等资助,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和“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等。以通讯作者身份在Nat. Photon.、Nat. Commun. 和 Adv. Mater. 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被引30000余次。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20项 (3项已转让)。现为中国稀土学会理事、中国颗粒学会发光颗粒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英国皇家化学会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 副主编、Journal of Luminescence 编辑,以及硅酸盐学报、Science China MaterialsACS Materials Au 等期刊编委。2021年获稀土科学技术奖基础研究类一等奖 (第一完成人)、2022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第一完成人)。

 

报告题目:稀土4f-5d跃迁发光调控与新材料创制

 

报告简介:

 

无机稀土发光材料的发光性能显著依赖于材料的晶体结构、化学组成及材料形态。因此,开展无机发光材料的新体系探索和结构-物性关系研究,其创新成果将有力推动无机发光材料的相关应用领域的性能提升和技术进步。近年来,我们课题组围绕稀土4f-5d跃迁发光调控,开展了面向光源器件用无机稀土发光材料的基础研究,设计、制备出系列稀土Eu2+掺杂窄带发光材料新体系,解决了背光源显示用材料匮乏及设计思路局限的难题,提出了引入晶格缺陷提升热稳定性的材料设计新方法,拓展了应用场景差异化的光谱调控技术。最近,研究团队一方面聚焦于大功率光源器件应用透明陶瓷、荧光粉-玻璃复合体系,另外一方面还将稀土4f-5d跃迁应用于杂化金属卤化物发光材料的结构设计,并研究了这类新材料在微显示、闪烁体等领域的应用。

 

赵祖金 教授

华南理工大学

 

 

 

赵祖金,教授、博士生导师。2003年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系。2008年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系。2008-2010年在香港科技大学化学系进行博士后研究。2013年入职华南理工大学发光材料与器件全国重点实验室。入选国家高层次领军人才、国家青年拔尖人才等。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长期从事有机光电功能材料的开发,以及在OLED器件、单分子器件和生物成像与诊疗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已公开发表SCI学术论文420余篇,包括Sci. Adv.Nat. Commun.J. Am. Chem.Soc.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 等高影响力杂志,引用21000余次,h因子80。2018-2024连续7年入选爱思唯尔高被引科学家;入选2023年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

 

报告题目:高效率低滚降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与OLED器件

 

报告简介: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OLED) 是实现有机分子高效电致发光的载体,其结构以及相关功能材料对于提高有机分子的电致发光性能同样起着重要作用。围绕如何实现有机分子的高效电致发光、提升OLED器件的效率和稳定性等关键科学问题,开发了以羰基为核心的高性能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体系,建立了聚集诱导延迟荧光理论机制,提出了发光层间敏化器件设计策略,解决了普通热活化延迟荧光材料效率滚降严重的难题,实现了高效率低滚降OLED器件,主要包括高性能掺杂和非掺杂蓝光OLED器件,纯有机室温磷光OLED器件和圆偏振OLED器件等。

 

刘勇 教授

武汉理工大学

 

 

 

刘勇,武汉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15年获复旦大学博士学位,师从赵东元院士;2016–2019年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为杨培东院士。2020年起任职于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主要开展原子层级半导体与多孔材料的可控合成、界面自组装及其在新能源转换与储存领域的应用研究。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在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AdvancesAdvanced MaterialsJACS 等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被引2000余次 (他引1500余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高层次人才引进项目等多项课题,现任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Chemical Synthesis 等期刊青年编委。

 

报告题目:原子层级界面调控及其光电催化性能研究

 

报告简介:

 

原子层级界面在光电与催化中发挥关键作用,其结构与电子态调控可显著优化光吸收、载流子分离及迁移效率,并提升催化活性、选择性与稳定性。本报告以全无机钙钛矿为例,揭示晶面各向异性对界面光电子行为的影响;在催化方面,通过贵金属及过渡金属硫族化物界面设计,显著提高水分解、二氧化碳还原及氧还原反应效率。界面工程为高效光电器件与选择性催化反应提供了新策略,未来将聚焦原子级调控机制,推动新型高性能材料与器件的开发。

 

 

相关特刊

 

纳米材料与低维结构的光电与催化性质

Guest Editors: Dr. Yong Liu

Submission Deadline: 20 February 2026 



点击下方链接,了解特刊详情。

https://www.mdpi.com/journal/materials/special_issues/F2HR73TA34

 

 

相关文章

 

CsPbI3钙钛矿纳米棒:通过三辛基膦配体配位增强荧光效率与环境稳定性

Chengqi Liu et al.

https://www.mdpi.com/3245034

 

一锅法合成Pd@Pt核壳二十面体用于高效氧还原

Zisheng Tang et al.

https://www.mdpi.com/3223720

 

 

主办单位

 

 

 


 

Materials 期刊介绍

 

主编:Maryam Tabrizian, McGill University, Canada

 

主要关注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相关各个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但不限于高分子、纳米材料,能源材料、复合材料、碳材料、多孔材料、生物材料、建筑材料、陶瓷、金属等,以及材料物理化学、催化、腐蚀、光电应用、结构分析和表征,建模等。

 

2024 Impact Factor 3.2
(JCR Q2*)
2024 CiteScore 6.4
(Scopus Q1*)

Time to First Decision

15.2 Days

Acceptance to Publication

3.5 Days

*JCR Q2 at“PHYSICS, APPLIED”and“METALLURGY & METALLURGICAL ENGINEERING”Categories

*Scopus Q1 at“Condensed Matter Physics”Category


点击下方链接,订阅 Materials 期刊最新资讯。

https://www.mdpi.com/journal/materials/toc-alert


点击下方链接,邀您成为 Materials 期刊客座编辑。

https://www.mdpi.com/journalproposal/sendproposalspecialissue/materials
 

 

识别二维码,备注学校+姓名+研究方向,小助手邀您加入期刊学者交流群,了解期刊最新活动,与同行交流科研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