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PI 第二届物理与数学学科峰会圆满落幕
发表时间:  2025-08-29    阅读量:  2

2025年8月23日,由MDPI主办、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院及海南大学理论物理研究中心协办的第二届物理与数学学科峰会在海口圆满落幕。本次会议以“量子人工智能”为主题,汇聚国内外知名专家与青年学者,共同探讨前沿学术问题。

 

孙昌璞院士、骆清铭院士、叶朝辉院士、MDPI出版总监李颖莉博士分别进行了开场致辞。由叶朝辉院士主持,孙昌璞院士、段文晖院士、张继平院士共同参与的高峰论坛,为相关领域的发展带来了新视角、注入了新动力。

 

此外,会议由执行主席蔡庆宇教授、李颖研究员,以及彭良友教授和项国勇教授主持。吴飙教授、邓东灵副教授、胡忠坤教授、赵鸿教授等11位量子人工智能领域学者和MDPI出版专员刘佳旭博士作特邀报告,分享了前沿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

 

本次峰会展示了国内外物理与数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也为学者们提供了深入交流与合作的契机。

 

 

峰会现场


峰 会 开场致辞

 


蔡庆宇教授,海南大学理论物理研究中心

 

蔡庆宇教授首先对远道而来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随后指出,希望本届峰会为大家搭建学术交流的平台,也希望与会嘉宾在海口收获难忘的经历。

 


孙昌璞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院

 

孙昌璞院士介绍了MDPI的发展与使命。强调其作为全球最大的开放获取出版社之一,在学术传播和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去年首届物理与数学学科峰会成功举办,今年以“量子人工智能”为主题,希望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骆清铭院士,海南大学校长

 

骆清铭院士回顾了海南大学近年来的跨越式发展:2018年以来引进教师逾2000人,其中60%为新进人员,40%具备海外经历,物理学科更是从薄弱起步发展到拥有9位国家级人才。骆校长强调,海南大学得到国家与地方的高度重视,期待此次会议促进更多合作与交流。

 


叶朝辉院士,海南大学

 

叶朝辉院士幽默地自称“80 后”,表示自己依然活跃在科研一线。感谢MDPI提供交流机会,并表示量子人工智能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欢迎各位专家常来海南交流合作。

 


李颖莉博士,MDPI出版总监

 

李颖莉博士代表MDPI致辞,感谢承办方海南大学及与会嘉宾的支持。并介绍了 MDPI 在物理、数学和量子AI领域的出版进展,如Universe、Entropy、Mathematics、Algorithms等期刊已成为领域内学者信赖的交流平台。她强调,MDPI 将继续通过严格高效的同行评审与开放获取出版,助力科研成果快速传播与学界合作。

 

 

峰 会 高峰论坛

 

大会的重要环节——高峰论坛,由叶朝辉院士主持,孙昌璞院士、段文晖院士、张继平院士作为嘉宾出席,邹冰松院士、赵鸿教授、蔡庆宇教授、吴飙教授等学者参与交流。论坛围绕“量子与人工智能”的概念界定、融合路径、理论瓶颈及未来方向展开深入讨论。

 

 

 

峰 会 学术报告

 


李颖研究员,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院

 

李颖研究员介绍了高码率量子纠错码的最新进展,提出超越表面码的可行路径,为容错量子计算实验化落地提供关键参考。

 


吴飙教授,北京大学量子材料科学中心

 

吴飙教授从“物理与计算的根本性关联”切入,剖析经典、量子及新型计算模型,探讨物理规律如何决定计算极限。

 


赵琦助理教授,香港大学

 

赵琦助理教授阐述了量子纠缠对量子模拟的促进作用,并提出基于纠缠熵的误差分析与自适应算法,提升模拟效率。

 


刘佳旭博士,MDPI出版专员

 

刘佳旭博士介绍了MDPI在开放获取出版、质量控制与效率提升方面的实践,并展示其在量子人工智能领域的支持与推动作用。

 


何松教授,宁波大学

 

何松教授构建了统一描述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的物态性质和输运性质的数据驱动的全息量子色动力学模型,为探索强相互作用物质在极端条件下的本质特性提供了重要的非微扰的定量研究的理论工具。

 


于长水教授,大连理工大学

 

于长水教授提出了新型量子态距离,建立了统一封闭和开放系统的通用可达的量子速度极限,为理解量子动力学演化速度提供新思路。

 


邓东灵副教授,清华大学

 

邓东灵副教授分析量子计算与人工智能的交叉应用,提出“量子+AI”的变革潜力,并展望未来亟待解决的问题。

 


蔡庆宇教授,海南大学理论物理研究中心

 

蔡庆宇教授探讨了量子力学与热力学的关联,提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量子力学基础,并分析“时间箭头”对量子信息工程的制约。

 


袁骁研究员,北京大学

 

袁骁研究员介绍非正规矩阵的量子特征值估计算法,在纯化量子态条件下达到海森堡极限,为非厄米体系研究提供新方法。

 


王磊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王磊研究员回顾了计算发展历程,介绍“量子智能采样”的核心方法及应用前景。

 


胡忠坤教授,华中科技大学

 

胡忠坤教授介绍了冷原子干涉仪在精密测量和自由下落普适性检验中的应用,展示其在地球物理和基础科学中的价值。

 


赵鸿教授,厦门大学

 

赵鸿教授从非线性动力学角度解析深度学习机理,揭示“顿悟”和双下降等现象的本质,解释深度网络的优势所在。

 


闭门会议

 

8月22日下午,MDPI (中国) 物理&数学科学委员会召开了第二次闭门会议。

 


合影留念

 

闭门会议由MDPI公共关系经理孙洁欣主持,孙昌璞院士、段文晖院士、张继平院士、赵刚院士、邹冰松院士、李颖研究员,以及MDPI出版总监李颖莉博士、中国区副总经理林燕博士、中国区副总经理刘国水博士、物理学科出版协调人阳京京、数学学科出版协调人李璐、产品经理牟彦萍、出版人李琳、物理学科出版经理Keith Tan博士出席了会议。

 

会议围绕期刊建设、学术评价、人工智能应用、科研诚信以及青年学者成长展开交流。数学类期刊应适度扩展规模,物理类期刊需突出特色定位,并重点关注交叉领域研究。人工智能在科研与写作中的应用需把握边界,避免引发学术不端,科研诚信必须放在首位。应通过多元平台加强对青年学者的支持,并拓展与国内高校、学会及国际机构的合作,提升MDPI在中国乃至全球的学术影响力。

 

 

在热烈的学术氛围中,峰会圆满落幕。蔡庆宇教授在闭幕致辞中感谢各位嘉宾的精彩报告与深度交流,并希望大家在海南不仅收获学术成果,也能体验海口的独特风光。

 

本次峰会的成功举办,为量子人工智能的前沿探索和跨学科合作搭建了高水平交流平台,也为未来研究和应用积累了宝贵经验。期待明年再会!

 

2024年12月21日,MDPI首届材料学科峰会圆满落幕

 

2024年11月8日,MDPI首届物理&数学学科峰会圆满落幕

 

2024年10月25日,MDPI首届化学学科峰会暨MDPI (中国) 化学科学委员会聘任仪式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