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1日,由MDPI主办的工程科学研讨会在南京人民大会堂成功举行。本次会议以“智慧韧性引领未来城市环境”为主题,汇聚来自北京大学、东南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高校与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智慧技术、气候适应、绿色能源与建成环境等方向的最新进展和应用前景。

合影留念
开场致辞
MDPI工程多学科出版经理王劲修对与会嘉宾表示欢迎,随后介绍了本次研讨会将围绕“智慧感知与模拟”、“韧性环境治理”、“城市更新与生态功能提升”三大核心方向展开。
东南大学曹世杰教授在致辞中指出,面对气候变化和城市环境压力,城市建设正进入从高速度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阶段,应以智慧化手段提升城市系统韧性。
MDPI中国区副总经理刘国水博士表示,智慧韧性城市建设离不开跨学科协同,也体现了MDPI坚持的“跨界科研促进知识共享”的出版理念。
![]() |
![]() |
|
MDPI工程多学科出版经理王劲修
|
东南大学曹世杰教授
|
![]() |
|
|
MDPI中国区副总经理刘国水博士 |
|
学术报告
北京交通大学王元丰教授提出了新型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向“智能化+低碳化”转型,AI已成为提升城市治理效率与环境韧性的关键动力。
东北大学杨俊教授基于多源数据与算法融合机制,构建了城市热环境风险评估体系,为气候适应型城市规划提供决策支持。
MDPI南京办公室编辑总监郑亚楠女士概述了开放获取与同行评审质量控制实践,介绍AI在出版流程中的应用探索。
东南大学曹世杰教授探讨了城市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智慧调控方法,提出基于模型耦合实现多因素环境治理的框架。
华南理工大学任浩山教授介绍了深度学习在城市光伏识别中的应用,展示了多源数据融合技术在分布式能源规划中的作用。
武汉大学赵福云教授课题组张新分享了城市静风条件下复杂流动机制的研究,分析了城市形态与局地气候的耦合关系。
南京大学金星教授通过南京典型景观研究揭示了山体、城墙等地形对风热环境的调节作用。
河北工业大学孔祥飞教授介绍了街区综合能源系统的规划与协同调控方法,提出了多能互补的优化策略。
大连理工大学郭飞教授分享了寒冷地区滨海建筑区热环境机制研究,以及如何利用遥感与机器学习揭示地表温度变化规律。
MDPI出版专员钟奕博士介绍了建成环境领域期刊集群及研究趋势,分析了全球智慧城市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热点。
东南大学王骞教授系统展示了AI在建筑病害识别与信息建模中的应用成果。
山东大学廖原博士提出了基于环境适应性的建筑变形系统,为未来建筑形态创新提供了方向。
北京大学黄少丹研究员介绍了室内空气质量与健康风险研究,分析了多源污染暴露与人体健康的关联问题。
![]() |
![]() |
|
北京交通大学王元丰教授
|
东北大学杨俊教授
|
![]() |
![]() |
|
MDPI南京办公室编辑总监郑亚楠女士
|
东南大学曹世杰教授
|
![]() |
![]() |
|
华南理工大学任浩山教授
|
武汉大学赵福云教授课题组张新
|
![]() |
![]() |
|
南京大学金星教授
|
河北工业大学孔祥飞教授
|
![]() |
![]() |
|
大连理工大学郭飞教授
|
MDPI出版专员钟奕博士
|
![]() |
![]() |
|
东南大学王骞教授
|
山东大学廖原博士
|
![]() |
|
|
北京大学黄少丹研究员 |
|
查看更多精彩瞬间
![]() |
![]() |
![]() |
![]() |
![]() |
![]() |
![]() |
![]() |
![]() |
![]() |
在热烈的学术氛围中,会议圆满落下帷幕。与会专家分享了理论前沿与工程实践成果,为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启发性思路。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不仅搭建了高水平的交流平台,更凝聚了推动工程学科发展的共识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