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地区是我国十字花科蔬菜的重要产区,十字花科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既离不开特色种质资源的高效挖掘与新品种选育,也依赖于绿色安全的病害防控技术。深入解析蔬菜品质、抽薹、抗性等关键性状形成的遗传与代谢基础,并创新利用作物-微生物互作机制,是实现十字花科蔬菜产量与品质协同提升的核心路径。
本次学术研讨会 Horticulturae 期刊荣幸邀请到四川农业大学孙勃教授担任会议主席,并邀请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杨峰副研究员与西南大学司军教授作专题报告。报告议题聚焦芥菜、萝卜和甘蓝等西南地区特色蔬菜,从代谢组、基因组与微生物组多个维度,分享关于品质、发育和抗病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与育种实践,共同探讨西南地区十字花科蔬菜遗传改良与绿色生产的前沿策略。诚邀各位老师、同学与业界同仁积极参与交流!
会议信息
会议议程
2025年10月20日14:00—16:00
| ● | 14:00—14:40 | |||||||||||||||||||
|
孙勃 教授
|
||||||||||||||||||||
| ● | 14:40—15:10 | |||||||||||||||||||
|
杨峰 副研究员
|
||||||||||||||||||||
| ● | 15:10—15:40 | |||||||||||||||||||
|
司军 教授
|
||||||||||||||||||||
| ● | 15:40—16:00 | |||||||||||||||||||
| 提问交流环节 | ||||||||||||||||||||
参与方式
https://9g0ug.xetlk.com/sl/1gfrFU
点击上方链接,即可进入小鹅通直播间观看直播。
主讲人介绍
会议主席

孙勃 教授
四川农业大学
Horticulturae 期刊编委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副院长、蔬菜学学科负责人,中国园艺学会青年分会和十字花科分会理事,四川大宗蔬菜创新团队芥菜岗位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第二届四川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蔬菜专业委员会委员,四川农业大学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会长,民建四川农业大学总支主委,曾任长宁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挂职)。研究方向为芸薹属蔬菜品质形成与调控,主要以芥蓝和芥菜为研究材料,针对其色素与芥子油苷的合成与代谢调控以及采后品质调控进行研究。获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主编副主编参编教材专著8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厅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等科研项目十余项;授权发明专利9项,认定“川抱6号”等蔬菜省级新品种3个,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 Horticulture Research、Food Chemistry、Horticulturae、《园艺学报》发表SCI论文70余篇、中文核心论文30余篇;担任 Horticulture Research、Horticultural Plant Journal、Horticulturae、Vegetable Research、《中国农业科学》《中国蔬菜》等十余个SCI和中文期刊的 (青年) 编委和60余个期刊的审稿人。
报告题目:紫叶芥菜叶色调控机理与开发应用
报告简介:芥菜是西南地区特色芸薹属蔬菜,也是重要的腌制加工原料。紫叶芥菜是芥菜中的稀有种质资源,叶片富含花青苷,深受消费者喜爱。但目前紫叶芥菜花青苷合成调控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且芥菜的加工产品单一,缺乏高值化利用。本次报告主要介绍课题组近两年关于紫叶芥菜叶色调控机理与开发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对紫叶芥菜花青素合成调控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索;对紫叶芥菜腌制过程中营养成分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同时,为提升芥菜商品价值,以紫叶芥菜为原料,开发了新式茶饮,并对加工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为紫叶芥菜的综合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新的思路。

杨峰 副研究员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
博士,副研究员,现任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党委委员、经济作物研究中心副主任,四川省科技特派团旌阳区副团长,被聘为四川大学、西南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研究生校外导师,国际山地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和四川省植物学会理事,Vegetable Research 期刊青年编委。主要从事十字花科作物育种、栽培研究以及乡村振兴科技服务,重点开展萝卜种质资源收集鉴定与提纯、耐抽薹萝卜品种选育、萝卜高质量基因组开发和重点性状QTL定位及其育种应用研究等。主持或承担国家和省部级项目10项,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德阳“英才计划·科技菁英”称号,育成萝卜、油菜等良种12个,授权专利4项,在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Plant Cell Reports、Horticulturae 等领域内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报告题目:基于萝卜T2T完整基因组的抽薹性状QTL定位及其育种应用研究
报告简介:萝卜属于十字花科萝卜属,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根茎类蔬菜作物。然而目前为止,关于萝卜基因组测序组装的研究还相对较少,且现有基因组对重复序列富集的复杂区域 (着丝粒和端粒等) 覆盖仍不完整,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萝卜的基础研究和产业发展。
本研究组装了萝卜品种“C60213”的端粒到端粒 (T2T) 完整基因组,揭示了其复杂区域的序列结构。基于该基因组数据,通过主要数量性状位点 (QTL) 分析筛选到影响萝卜抽薹的关键基因RsMIPS3,可用于培育晚抽薹萝卜品种的重要分子靶标,为萝卜分子育种研究和遗传改良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

司军 教授
西南大学
博士,西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市园艺学会常务理事,重庆市市级科技特派员,重庆万州榨菜科技小院首席专家;科研上主要从事蔬菜遗传育种与生物技术、蔬菜新品种的示范推广、绿色有机蔬菜生产等工作。近年来,主持或主研参加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重庆市社会事业与民生保障科技创新专项项目、鲁渝科技扶贫协作示范项目、川渝联合实施重点研发项目等10余个项目的研究工作,在 Microbiome、Theor. Appl. Genet.、Horticulture Research、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园艺学报》《植物保护学报》《微生物学报》《中国蔬菜》等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或主研育成甘蓝新品种11个,其中国家登记品种5个,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4项,主研参加的“西园系列甘蓝新品种选育及推广应用”项目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出版教材或专著7部。
报告题目:荞麦黄酮介导的土壤微生物遗产增强甘蓝对根肿病的抗性
报告简介:植物生长的遗留效应对后续作物的健康有重要影响,然而轮作系统中土壤遗留物如何通过根际植物-微生物组互作影响抗病性的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利用荞麦-甘蓝轮作模型,探究了微生物土壤遗留如何影响甘蓝的生长和根肿病抗性。
田间试验表明,荞麦轮作可持续降低根肿病严重程度,且该抑制效应在土壤灭菌后消失,表明其依赖于微生物。并鉴定出由荞麦富集的细菌类群能够定殖于后续甘蓝的根系。代谢组学分析确定荞麦根系分泌的黄酮类化合物是驱动微生物群落重建的关键因子。这些黄酮类化合物与合成微生物群落协同应用可将病害抑制效果提高34%。黄酮与合成群落的联合应用改善了细菌在根际生态位中的定殖。此外,尽管合成群落激活了茉莉酸相关防御,但其有效性主要依赖于黄酮驱动的微生物招募,而非直接免疫诱导。本研究阐明了特定代谢物如何协调跨作物的微生物遗留以实现可持续的病害控制,为通过精准微生物组工程设计轮作系统提供了蓝图。
特刊推荐
由本次研讨会会议主席孙勃教授等学者合作创建的特刊正在开放征稿中,欢迎相关领域学者了解及积极投稿!

点击下方链接,了解更多特刊信息。
https://www.mdpi.com/si/219320
相关栏目
Genetics, Genomics, Breeding, and Biotechnology (G2B2)
点击下方链接,进入栏目主页。
https://www.mdpi.com/journal/horticulturae/sections/genetics_genomics_breeding_biotechnology
Vegetable Production Systems
点击下方链接,进入栏目主页。
https://www.mdpi.com/journal/horticulturae/sections/vegetable_production_systems
主办方

Horticulturae 期刊介绍
主编:Luigi De Bellis, Università del Salento, Italy
期刊重点关注温带到热带园艺的所有领域以及相关学科,主题包括果树、蔬菜、花卉、苗圃和风景、以及草药和香料作物等,研究涉及整个园艺供应链。
| 2024 Impact Factor | 3.0 |
| 2024 CiteScore | 5.1 |
|
Time to First Decision |
17.1 Days |
|
Acceptance to Publication |
2.4 Days |
点击下方链接,订阅期刊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