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2-05-10 阅读量:154
疫苗的研究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此过程必须经过几个阶段——从对相关疾病和流行病学数据的了解,到新疫苗交付至最终用户的使用。Vaccines 期刊特邀请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主任王伟炳教授、中国科学院天然免疫与慢性病重点实验室金腾川教授、上海市 (复旦大学附属) 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鄢慧民研究员作为会议主讲人,带领我们深度探讨呼吸道流行病疫苗研究的策略与挑战。
时间:5月12日 19:00-21:00
直播通道:
小鹅通平台:https://iwv.h5.xeknow.com/sl/I1R37
B站直播间:https://live.bilibili.com/22429689
会议议程
19:00-19:30 王伟炳 教授
疫苗接种效率的优化策略
19:30-20:00 金腾川 教授
新冠疫苗和中和性抗体研究
20:00-20:30 鄢慧民 研究员
呼吸道病毒感染及呼吸道病毒黏膜疫苗研发
20:30-21:00
提问交流环节
主讲嘉宾
王伟炳 教授
复旦大学;上海市重大传染病与生物安全研究院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重大传染病与生物安全研究院双聘 PI。承担多项国际和国内项目,包括盖茨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科技部重大专项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担任中华医学会公共卫生学分会现场流行病学组副组长、上海市预防医学会流行病学分会主委、深圳医学科学院国际疫苗与健康研究协作平台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国家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保险工作专家指导组成员、教育部全国学校结核病防控专家组专家等。在多本国际学术期刊发表 SCI 论文100余篇。
研究内容:传染病疾病负担的数学模型研究、传染病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临床干预的效果及影响评价。
金腾川 教授
中国科学院天然免疫与慢性病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院天然免疫与慢性病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 PI。主要从事病原体与宿主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结构免疫学、抗体药物等方向研究,在新冠抗体诊断、中和性抗体、疫苗等方面作出了出色的成绩。在多本国际学术杂志发表论文100余篇,论文引用超过5000次,申请国家专利10余个,多项研究成果获得转化。2020年获得安徽省政府友谊奖,2021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岗学者。
研究内容:天然免疫系统的结构生物学基础、病原体与宿主相互作用的分子机理、炎症反应及自身免疫病的分子机理。